域名抢注的法律风险与防范指南
一、域名抢注的法律性质
侵权认定标准
恶意抢注:明知是他人商标、商号或知名品牌,仍以牟利为目的注册域名(如高价出售给权利人),或用于误导公众损害商业信誉,构成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12。

善意例外:若域名注册早于商标申请时间,且用于正当业务(如企业官网),通常不视为侵权1。
法律依据:《商标法》第四条、第十三条;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计算机网络域名纠纷案件的解释》第四条2。国际与国内规制差异
国际域名(如.com/.net):由ICANN通过《统一域名争议解决办法》(UDRP)处理争议,需满足“域名与商标相似”“注册无正当权益”“恶意注册”三要件23。
国内域名(如.cn):受CNNIC管理,适用《反不正当竞争法》及《商标法》,恶意抢注可被强制注销并赔偿2。
案例:印度“TATA”域名案中,法院认定抢注者利用驰名商标商誉牟利,判令转移域名3。
二、域名抢注的常见场景
过期域名抢注
域名未续费后依次进入“保留期(30天)”“删除期(5天)”,最终释放供公开抢注4。
操作流程:通过阿里云等平台预订、冻结保证金、竞价代理出价4。商标关联域名抢注
注册与注册商标高度相似的域名(如“Nike”变体“NikeStore”),用于竞争对手广告或仿冒网站4。
风险:可能被提起UDRP仲裁或诉讼,面临域名转移及赔偿23。
三、规避域名抢注纠纷的实务建议
注册前筛查
商标检索: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(国内)或WIPO数据库(国际)查询目标域名是否与已注册商标冲突5。
避免通用词汇:优先选择独创性域名(如“GreenTech”而非“BestTech”),降低争议风险5。
注册中合规
选择可信注册商:确保注册信息真实,避免使用他人企业名称或商标5。
保留证据链:保存域名注册目的、使用计划等文件,证明善意注册5。
争议应对
协商解决:发现侵权后优先与权利人协商注销或转让1。
法律途径:权利人可向域名争议解决机构(如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)或法院提起诉讼。
四、典型案例警示
恶意抢注后果:重庆某公司抢注“AIBrain”域名用于仿冒网站,被判转移域名并赔偿经济损失2。
善意注册保护:某企业注册“CloudTech”域名早于商标申请,用于自身业务,未被认定为侵权1。
提示:域名注册需遵循“诚实信用”原则,建议定期监控域名状态,及时续费以避免被抢注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xx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xxx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
发表评论